随着冬季临近,羽绒服销售进入旺季。各网购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百元羽绒服正成为销售主力。然而,一个“300元以下买不到正品冲锋衣”的话题却让很多买家陷入了购买焦虑之中。一位店主直言,“我这个价格买的都是‘飞丝’,不是真正的羽绒。”
一件羽绒服多少钱?价格是判断羽绒服真伪的唯一标准吗?低价冲锋衣背后隐藏着哪些“猫腻”?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想要知道300元以下的羽绒服是正品还是北斗,首先要了解羽绒服的真实成本结构。中国羽绒工业协会部主任朱伟表示,羽绒服的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纺织辅料和人工,此外还有设计和开发、仓储和物流、渠道营销和税收。根据羽绒服中羽绒填充的质量和数量、工艺的复杂程度、表面配件的材质等,羽绒在核心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如果填充物是羽绒,则羽绒成本占服装主要成本的35%~70%,一般在一半左右;如果是鸭子,则占主体成本的15%~65%,一般为30%~40%。作为主要成本之一,不同类型的羽绒服填充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长度和款式以及穿着场景的不同,轻薄羽绒服的填充量只有50克到80克,正常厚度在100克到200克左右,厚或中长款几乎都在250克以上。
让我们消除分数。据中国羽绒行业协会对多家优质羽绒企业的报价统计分析在全国主要产区的原料企业中,近两年符合羽绒服国家标准的含绒量90%的普通白鸭价格约为每公斤420元至550元。同标准的白鹅价格较高,每公斤约840元至1200元。假设一件羽绒服填充量为90%白鸭,填充量为150克,则羽绒原料成本为63元至82.5元。加上助动词和人工,其基本成本为126元至247.5元。 “这只是主要成本,如果算上其他成本,这款产品的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朱伟表示,如果填充成本低一点,而填充鹅绒或者填充高一点,成本就会更高。
价格低就意味着质量低吗? “事实上,随着羽绒服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强,许多有效、优质、“市场上出现了低价羽绒服产品。”朱伟举例说,比如厂家对老款推出新品进行打折促销,或者填充量少的轻薄羽绒服、婴儿羽绒服、灰色羽绒服、填充量低的鸭绒服等,也可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出现价格波动。
“填充不合格”是羽绒服行业的通病之一。近年来,一些非羽绒保暖材料使用“羽绒棉”、“科技羽绒”、“生态羽绒”等名称,欺骗消费者以为自己是羽绒,从而抬高产品价格。 “用飞丝假装落魄”,这是伪劣商品的常见行为。 ”朱伟介绍,羽绒是由绒子和小片毛组成,其中羽绒是真正起到保暖作用的;飞丝是从毛片羽毛表面掉下来的绒。隔热效果大大降低。
针对这一行业问题,今年9月,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制定的水禽丝及制品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羽绒丝”、“羽毛丝”命名为“水禽丝”,禁止水禽丝制品作为羽绒制品销售,使水禽丝制品和制品具有明确的识别性,避免消费者混淆,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能有效规范“水禽丝”的生产加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羽绒服的价格受品牌定位、气候条件、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这一点。朱伟提醒,低价并不意味着低品质,仍需警惕明显不合理的低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