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候鸟“国际机场”+迁徙“加油站”见证濒

江苏省盐城市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飞行路线上。这里是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为长途鸟类提供了重要的觅食和休息场所。拥有全球首个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作为全球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加油站”,盐城见证了濒危鸟类种群的稳步恢复。 截至2025年鸟类越冬调查结束,盐城市共记录野生鸟类23目73科447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29.48%。盐城582公里的海岸线和滨海沙滩,每年迎来超过300万只候鸟在此停留。其中越冬的野生丹顶鹤数量达400至600只,是全球公认的“候鸟国际机场”。勺嘴鹬、东方白鹳和小青脚鹬等珍稀鸟类的数量创下了纪录。 越冬时,丹顶鹤飞越湿地珍禽保护区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丹顶鹤陆续抵达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新年冬眠。 记者在保护区主区发现,这里滩涂广阔,栖息地多样。芦苇沼泽、盐蒿田、浅水区和小湿地交错,吸引了众多候鸟栖息、觅食。多数丹顶鹤常以家庭为单位活动,行走优雅,在滩涂和浅水区自由出没。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不仅丹顶鹤数量回升,东方白鹤、麋鹿等珍稀物种也频频出现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鹿与鸟共存的湿地图景。 获救丹顶鹤YC257返乡 去年12月17日,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被江苏省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救治并放归。一年后,我们来看看它现在的状况以及飞到了哪里。 去年12月17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接到附近村民伊藤的电话,发现了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他们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治。经过精心护理,丹顶鹤的身体状况通常会恢复正常。十天后,标记为YC257的丹顶鹤成功放飞,加入了鹤群。 春季候鸟迁徙期间,YC257跟随大群候鸟向北迁徙。半年后,10月17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发现了YC257,并发现了旁边还有一只红曲鹤,疑似成家。随着冬季的临近,YC257与同伴们一起再次开始迁徙。这也是今年的“回国”之旅。 在北斗卫星定位跟踪器的跟踪下,清晰地标出了返程路线: 10月18日,YC257次航班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出发南下,行驶100公里后短暂休息。 10月26日,我们继续南下,于10月27日抵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 10月28日抵达辽宁盘锦。 10月29日抵达河北省唐山市。 两天后,继续飞行,于10月31日抵达山东东营,在东营停留14天。 《黑风筝5》如期回归 同样,在江苏南京获救的一只候鸟——“黑鸢5号”也于这几年如期归来。天。这只被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救起后放归的猛禽,今年背着GPS定位“小书包”,行驶了2925公里,安全飞回温暖的南京过冬。 南京长江沿岸盘旋的猛禽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黑鸢5号。根据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追踪数据,它于今年10月17日成功抵达南京,完成了今年的南迁。相比前两次迁徙,今年的黑鸢5号更加“从容”,选择了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出发跨越渤海海峡的路线——这是最短、最节省的跨海迁徙路径。今年春天北上时,它首次重复了去年的飞行路线。三年来,它从一个受伤的未成年人,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移民老手”,按期抵达解答南京市民的关切。引领。 如今,黑风筝5号的转变轨迹不仅牵动着国民的心,也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另外,黑鸢5号是女是男?黑猫如何繁殖? 科研团队表示,他们掌握了黑鸢5号在北方繁殖地的轨迹数据,分析了它的活动范围、运动频率、筑巢时间等特征,但其性别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论证。目前,有关黑鸢的各项科研工作持续推进。 10只人工繁育丹顶鹤放归野外 如何恢复珍稀鸟类的数量,保护它们的提拉汉,是无数科研人员研究的课题。其中,野外繁殖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丹顶鹤已飞回越冬地。这也是克拉的好时机nes将被释放到野外。就在昨天(11月14日),又有10只人工繁育丹顶鹤经过野外训练后放归野外。 运输箱打开后,会随机出现10只丹顶鹤。由于是人工消耗且与人亲近,这些红鹤在拆箱后仍然围绕着工作人员。经过几次反复引导,它们终于拍动翅膀飞到了空中。此次放归的丹顶鹤均佩戴腕带和卫星追踪器,工作人员将对它们的觅食、生存、繁殖和迁徙状况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中心主任赵永强:有标签,我们挂了红色的召唤旗。放置在野外后,红旗非常引人注目。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腿环标签,标签标签上有一个编号,例如le,YC,从盐城开始。另一条腿上装有卫星跟踪器,由太阳能供电,可以进行不间断跟踪。 为了扩大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开始人工繁育丹顶鹤,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各种技术难题的突破,目前保护区内繁育的丹顶鹤已达300余只。保护区每年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放生,但肯定是有考虑的。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中心主任赵永强:主要是让它们尽快与刚刚迁徙到盐城海岸越冬的野生丹顶鹤种群融合,彼此充分交流。 今年夏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监测 15 只婴儿的诞生在野外。这是保护区连续第九年丹顶鹤放归野外成功自然孵化。随着越冬丹顶鹤的到来,保护区继续开展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外恢复工作,让它们适应野外生活,来年踏上北上之旅。 能吃又能躲的“巨嘴鸟”——库利坎kulican 在江苏盐城的另一处湿地条子泥湿地,卷羽鹈鹕如期抵达。这些鸟中的“大人物”矗立在候鸟群中。 这些天,生态摄影师李东明总是带着他的装备,深入大海的黄色湿地,用长焦镜头寻找并捕捉新来的客人,不打扰他们。 11月初以来,李东明陆续记录到几只鹈鹕迁徙到条子泥湿地。 生态摄影师李东明:我们记录条子泥湿地的卷鹈鹕数量达到创纪录的93只。卷鹈鹕的一大特点是翅膀可以达到三到三米半左右,是一种体型非常大的鸟类。 镜头中的蜂鸟看起来和鹤差不多大小。事实上,它是属于鹈鹕科的大型水鸟。成虫体长可达160-180厘米,体重可达15公斤。当你看到卷曲的库里坎人时,你一定会被它们又长又粗的喙所吸引,喙又被称为“大嘴”:宽阔的嘴颜色为铅灰色,嘴的上下两侧后半部呈黄色,前端有一个黄色的爪状钩子。它的下颌有一个大的、橙色或浅黄色的喉囊,与嘴等长,可以伸缩。这种独特的结构是捕捉和检索储存食物的有力工具,因此它们得到了一个更强烈的绰号——“巨嘴鸟”。 生态摄影师李东明:我们开玩笑称之为“大嘴吞噬世界”。一起吃饭时,它的嘴完全浸在水中,就像一个网袋。它一口气至少可以吞下一两斤,没有任何问题。因此,这种鸟的特点就是体型大,可以食用。这两天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53个。 2014年,东台条子泥湿地卷鹈鹕首次发生关联,当时记录数量较少。随着湿地保护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来这里越冬的卷鹈鹕数量逐年增加。包括标志性的鹈鹕、勺嘴鹬、小青脚鹬、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火烈鸟等珍稀鸟类,已记录有418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和越冬。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