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11月19日电 题:拓展人才“蓄水池”,展现青训“长远主义”——第十五届全运会排球青年组观察。第十五届全运会青少年排球比赛首次设有U18、U20双组别,备受关注。与往届仅设U19或U21组别相比,本届赛事对青少年组尤其是U18组的年龄划分更加细致。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安排不仅横向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纵向也拉长了人才培养周期,同时扩大了排球后备人才的“蓄水池”,体现了我国排球青训体系所奉行的“长期主义”。 “你们很高兴听到全运会设立U18组别。”山西U18男排主教练王雷感慨:“如果是U20以上,我们学生队就没有机会参加了,因为孩子已经到了大学年龄。现在U18组别设立了,草根球队就能看到希望了。”看到希望,这是很多“学生军”的共识。黑龙江队已经打进U18男子排球队四强,队内大部分球员都是齐齐哈尔一中的高中生。主教练包长林表示,很多孩子来自农村,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希望改变命运。通过排球进入全运会舞台,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支“学生军”,虽然没能获得名次,但队员们很享受与国手们同台竞技的机会。助理教练梁祝认为,这次赛事促进了青少年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未来‘三主’相关项目还会有很多U系列比赛,我们很期待。”赛事的组织也让不少未成年国手在自己年龄段的全运会上“首秀”,获得新的成长。国家队二传、江苏U18女排核心张子萱实现了夺冠的目标。17岁的何兰逐渐释放了自己的实力。比赛中他积极提醒队友注意自己的位置,不断适应和提高,获得银牌的上海U18女排主教练陈家豪认为,年轻球员的心态很容易改变,在比赛中训练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和练习,对国家队的磨练有额外的意义。通风分组是为了适应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加强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青少年阶段,即使只有年龄的差异,运动员的膝关节动作、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也会有明显的差异。以各种身份参加过八届全运会的浙江U18女排主教练米明回顾说,全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而且是多个年龄段的混合比赛。选拔报道往往集中于相应年龄段“前两年”出生的球员,而一些“后两年”出生的潜力球员很容易被忽视。现在通过细化群体,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玩家都可以进入选择的领域,扩大人才基础。浙江U18男排主教练龚在峰认为,排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常有发展,多年龄段球队设置NG为“晚熟”但有潜力的运动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等待期。此次竞赛安排也促进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无缝对接”。北京U18女排常亚晨宣布,球队将根据国家队和北京成年队的人员情况,提前进行青少年队的目标选拔和训练。单独设立18岁以下组别,可以让国家队选拔和训练理念更早、更准确地向下传递。对于一些球队来说,组建U18队参加全运会本身就是一项成就,而且在备战过程中也收获颇丰:有的球队首次配备了专职体能教练或外籍教练,训练条件得到了改善;有的球队首次配备了专职体能教练或外籍教练,训练条件得到了改善;不少球员借此机会进入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训练,参观中国女排纪念馆阿尔霍尔体验并传承女排精神。 “本次全运会U18和U20的划分,对于国家‘三主球’战略发展是必要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带领江苏U18女排夺得冠军的中国排球名将沉福林说道。四年前,江苏女排夺得全运会19岁以下组冠军。该队吴梦洁、万子岳等人领衔本次全运会成年队。人们有理由期待,十五运会的年轻排球运动员将在未来创造更多惊喜。